首页 > 中纺联 > 中纺联动态 > 正文 
 
  【2018春季调研】中纺联副会长夏令敏带队调研安徽
2018-03-12
分享至:

  3月6-8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夏令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兼行业发展部主任李进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信息统计部主任翟燕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集群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邢冠蕾、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副院长刘彦威、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副会长郑俊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经济研究院分析师陈小倩一行,就安徽省纺织工业整体运行情况、产业转移和布局、节能环保和绿色制造、信息化应用和智能制造以及沿“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问题,在安徽省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严立鸣、安徽省服装商会执行会长叶梁等陪同下,对安徽合肥、桐城、安庆、望江等多个地区的产业集群和企业等进行了深入走访和调研。

  此时的江南春意盎然,油菜花遍地金黄,处处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当前安徽省纺织工业在发展中存在诸多的不平衡、不充分,但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导下,正沿着“科技、时尚、绿色”的纺织新定位加速转型,赢战未来,力争在新时代为纺织工业再塑新形象,再续新辉煌。

  科技创新撑起“绿色经济”

  一下高铁,调研组就马不停蹄的来到安徽元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走访考察,这是一家大气污染治理行业中的领军企业,也是全国唯一一家既能生产过滤材料、又能生产脱硝催化剂、同时进行旧催化剂再生和回收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每年以50%以上递增,现拥有专利95项,其中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75项,受理发明专利67项,国家成果鉴定1项、安徽省新产品9项。

  “近年来,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出台,特别是企业节能减排意识的逐步提升,我们公司的销售额每年都在递增。作为一家以科技为支撑,研发为主导科技型企业,通过产学研相结合,我们的除尘脱硝一体化滤料、除尘脱汞一体化滤料协同治理等系列产品,产业化规模在行业内稳居前三甲。”安徽元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辉介绍,目前元琛科技拥有全球最先进的德国进口滤料生产线2条,年产工业除尘过滤材料1000万㎡;年产蜂窝式脱硝催化剂可达25000m³,产品远销国内外。“今后元琛科技将朝着第三方服务(运营、第三方检测、数据化管理+远程实时监控、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加强资本与实业结合,争取尽快上市,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调研中,夏令敏高度肯定了元琛科技在发展绿色经济方面所得的成绩,希望企业以后能更多的关注纺织工业领域,助力行业绿色转型。在得知2017年因为原料涨价、汇率等问题,吞噬了企业至少1500多万利润时,他鼓励企业要继续加大科技研发,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开拓,将会向有关部门积极反应企业情况,帮助企业稳定发展。当听说企业正筹划上市时,他表示:“中纺联将充分发挥协会的资源优势和服务平台优势,辅助企业做好上市筹备等相关工作,助力企业顺利上市,实现更大发展。”

  医用纺织品潜力巨大

  合肥普尔德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是是香港普尔德控股有限公司和深圳尚荣医疗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是安徽省861重点项目及合肥市1346重点工程之一,专业从事无纺布原料及制成品、环氧乙烷(ETO)消毒工程和医用纳米抗菌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销往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公司销售产值近17亿元,出口2.68亿美元。

  “以前我们主要是做代加工,现在逐步开始了自主研发和生产一次性医用及工业防护用品,无纺布原材料等,我们是国内第一家通过美国FDA认可的企业,公司生产的手术衣、手术包主要出口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是杜邦、3M制定的合作伙伴。”合肥普尔德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黄少勇介绍,公司生产的防护服还可抗埃博拉病毒;自主研发的无纺布原材料可替代进口同类产品,每月可生产六七百吨。“目前,我们正在筹建移动医疗产业基地,今后将加大医疗与互联网方面的深入融合,发展移动医疗,这将是公司未来很大的增长点。”

  针对当前国内医用手术衣、手术包只能国内加工出口,经国外检测认证后才能返销国内的不合理规定,合肥普尔德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宋沛再三呼吁,希望有关部门能修改下现有标准的滞后和不合理,放开国内市场,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听了相关介绍后,调研组表示将积极反馈相关部委和机构,为行业发展争取更为公正的发展空间。同时中纺联也将不断创新服务,加强对医用纺织品的支持力度和市场开拓。

  品牌战略需上升国家高度

  安徽鸿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级科技创新型星火龙头企业,也是国家羽绒行业羽绒、羽绒被、羽绒睡袋、羽绒枕芯等标准起草和制订的主要单位之一。自1991年至今,已有27年的羽绒生产和技术经验积累,是全国最大的羽绒被生产出口企业。2017年,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8亿元,实现利润4000万元,其中自营出口5200万美元。与2016年相比,主营业务增幅达到70%以上,自营出口同比增长40%;羽绒原料对外销售7869万元,同比增长407%。

  “为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2017年,鸿润投入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建成1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羽绒生产车间,新购置9条国际最先进的智能化羽绒加工水洗生产线,更新和添置了500多台(套)国际先进的生产设备,企业的技术水平、生产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安徽鸿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夏吉国表示,2018年公司将通过建设智能化羽绒加工车间、现代化产品研发展示中心和、仓储中心;研发智能家居产品,发展大健康产业;调整内销比重等系列措施,在国内打响“中青旅鸿润”的品牌知名度。同时,参股养殖基地、共建羽绒原料深加工生产基地,启动并不断加快建立大宗羽绒收储和交易平台,特别是借力“实体经济+资本运作”实现企业跨越发展。

  身为安徽省人大代表的夏吉国,时刻关心着纺织工业的健康发展,他呼吁:要加大对纺织服装企业技改方面的支持,进一步减免企业的赋税;要进一步解决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贷款贵的问题;特别是要从国家层面上加强对民族品牌特别是纺织服装品牌的扶持力度,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听了夏吉国的介绍,夏令敏由衷地称赞鸿润多年来的创新发展和责任担当。他表示:“鸿润作为行业创新发展的标杆,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今后智能化发展是方向更是趋势,企业要抓住机遇,以科技创品牌,以品牌促发展。”针对夏吉国提出的建议,夏令敏表示将尽快整理,上报给有关部门,特别是目前正在开两会的纺织代表们,希望通过他们为行业发声。

  新旧动能转换助力企业转型

  提及纺织工业发展史,安徽华茂集团有限公司是绕不过的一面旗帜,曾有“南学华茂、北学吉化”的美誉。2017年,集团公司合并实现销售收入41.32亿元,同比增加7.04亿元,增长20.54%。实现利润1.47亿元,同比增加2175万元,增长17.36%;出口1.2亿美金,同比增加12.12%。 其中,纺部板块同比增效4400万元,织部板块同比增效1415万元。2016年成立的德国HKG和F&S公司2017年实现收入1.6亿元。

  “2017年华茂能取得如此业绩,主要得益于坚持结构调整,坚持技术改造,转换新旧动能,有力的实现了集团的转型升级。”安徽华茂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倪俊龙介绍,目前,公司通过大力调整、优化产品结构,精梳纱比重同比上升了6.25%,各种差别化纤维使用比例也在不断上升;通过精益管理和实施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公司万锭用工由目前的30~50人/万锭减少到15人/万锭;2017年先后投入8000万元从安全生产、设备更新、节能降耗等方面进行技术改造,SAP ERP系统已实现公司所有板块的全覆盖,集团综合能耗指标万元产值吨标煤0.143,同比下降了8.9%……有力实现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面对未来发展,倪俊龙表示,2018年华茂将聚焦主业,以提升效益为中心,以强化管理为手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实力;加快发展,紧抓“一带一路”机遇,优化产业布局,实施走出去战略,进一步做强做大品牌。

  针对企业发展遇到的瓶颈,倪俊龙指出,进口棉花配额制度严重影响了我国棉纺织企业的健康发展,让东南亚等国家抢占国内外纱线市场份额,限制了国内企业的高端发展;人民币汇率波动较大,给出口企业带来很大损失;企业成本过高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高电价问题不利于企业智能发展。

  对此,夏令敏表示:“中纺联将继续向有关部门反映,希望能推动棉花管理体制改革,取消棉花进口配额和滑准税管理,实现国内外棉价市场化对接,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他鼓励华茂要继续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在产品上以高端为引领,在装备上要向自动化智能化升级,走“科技、时尚、绿色”的可持续发展道理。

  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责任担当

  申洲集团作为优衣库、耐克阿迪的主要供应商,是我国最大的纵向一体化针织服装代工企业,2017年中国服装上市公司市值排名第一,把代加工做成了“品牌”。作为产业转移的标杆企业,申洲针织(安徽)有限公司在2008年用了110天的时间,就顺利实现了从签约到投产的“望江速度”和“申洲模式”。十年来,公司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7.5亿元,累计总投资超过12亿元,员工总数突破10000人,一跃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服装生产出口企业。

  2017年,申洲成衣年产量达8412万件,较2016年同比增长11.86%;产值74.8亿元,较去年增长19.9%;税收1.21亿元,较去年增长5%;员工年工资总额达5.8万元(不含福利社保),较去年增长13%。于是,“到申洲上班,买小车过年”成为望江老百姓的追求。

  “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的支撑、人才战略的实施和社会责任的担当。”申洲针织(安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冬介绍,目前公司已投入3亿元用于技术改造和设备的转型升级和三千多万用于自动化和信息化发展,立体面料仓库、全自动卸货平台以及中央厨房等全部实现自动化;织服装无论从面料到生产,都是环保洁净;水洗印花工序严格达标排放,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绿色工厂。据悉2017年,申洲一线员工月平均工资达到4600元;为了鼓励老员工稳定工作,全员增发4000元特别奖;春节期间全员都能拿到人均8000元的年终奖、过年费。特别是自2015年以来,申洲已解决1100多名建档贫困户就业,发放工资8900万元,带动了近2000户脱贫致富。

  针对企业未来发展,夏令敏建议申洲下一步要加快推进“机器换人”,以智能化发展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同时,继续发挥龙头引领作用,拓宽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渠道,为发展区域经济和社会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打响“区域品牌”

  作为“全国首批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望江纺织服装工业园,虽然近年来承接产业转移方面成绩显著,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优势明显,产值达到143亿元,但是企业大的不多,而且多以贴牌加工为主,企业利润率低,品牌基础薄弱。

  对此,调研组建议,园区要借力“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机遇,以龙头为引领,加快智能升级和产业转型,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和产业配套,打响“区域品牌”。

  特别是当调研组来到望江意达童装城,了解到这里聚集300多家小微童装电商企业,而且发展的还都不错时,夏令敏饶有兴致的详细询问了企业在电商方面的销售渠道、产品设计、物流配送等,他鼓励企业要抓住消费渠道的多元化和消费的个性化,要进一步加大童装的研发、设计,特别是产品的检验检测,以“区域品牌”为契机,把企业做大做强。

  转型升级时不我待

  三天的走访调研,记者深深感受到安徽这片热土的创业激情和纺织情怀。企业或大或小,无论是科技创新型还是贴牌加工,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奔跑在转型升级的大道上,用创新践行着纺织人的强国梦。如今,安徽省涌现出了安庆华茂、桐城鸿润、望江申洲、合肥普尔德等一大批骨干企业,安庆华茂国际纺织工业城、郎溪经编产业园、望江纺织工业园等一大批特色园区。

  但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那就是作为中部纺织服装大省,仍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特别是在与其他“长江经济带”上的省份相比,依然处于产业“洼地”。“当前,全省纺织服装行业主要分为纺织加工、服装服饰和化纤三大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品结构矛盾突出;企业技术能力不足,品牌创建意识薄弱;企业装备水平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产业技术层次不够,产业聚集能力不强……这些严重羁绊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3月8日,在安徽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座谈会上,安徽省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严立鸣介绍,2017年安徽全省规上企业1988户,完成工业增加值553亿元,同比增加2.6%,比2016年同比回落4个百分点;完成销售收入2109亿元,同比增加2.6%;实现利润89亿元,同比下降3.4%。

  接下来,该如何发展,怎么发展,安微纺织才能实现中部崛起?对此,严立鸣表示,2018年安微将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纺织新地位为目标,全面打响产业升级战。精准对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全面推进两化融合,加速由“单纯制造”像“供应链协同”的绿色制造迈进;大力开展品牌战略,重点发展服装家纺和产业用纺织品;产城融合,打造纺织服装创意设计中心,此次来全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座谈会上,华茂、申洲、亮亮纺织、舒美特等企业以及郎溪经编产业园、望江纺织工业园、芜湖孙村经济开发区、南陵县经信委等有关集群、政府负责人代表出席了本次座谈会。针对当前行业发展现状,大家普遍反映的问题主要有:棉花问题、汇率波动较大、原材料涨价、招工难以及员工老龄化、融资贵贷款难、电费过高等问题。

  在总结发言时,夏令敏首先肯定了安徽省纺织服装产业近年来经过创新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他强调:“此次调研,就是为了真实摸底,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好及时调整协会服务工作,准确地向有关政府部门反映情况,及时解决困难,助力行业、企业健康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夏令敏指出:“困难,每个行业都有。但是,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向前看,撸起袖子加油干。”对此,他建议:当前纺织工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前景可期。企业家们一定要认清形势,主动加入到转型中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快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精益管理,以供给侧改革和“三品战略”为指导,推动行业向“科技、时尚、绿色”方向高质量发展。但是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企业要一步步来,不可贪快求急。政府、协会、企业要协同创新,重塑行业新形象,新时代纺织应有新作为,特别是龙头企业,要勇于发挥龙头引领作用。 (中国纺织)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360.jpg
【专题】第一届中国纺
sy1.jpg
乘改革之势 开锦绣新
1.jpg
守正创新荣膺担当,中
360.png
聚焦羽绒服主业 波司
sy.jpg
将纺织强国建设推向新
sy.jpg
央视《开讲啦》邀请徐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