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纺联 > 领导讲话 > 正文 
 
  陈大鹏:数字经济与跨界合作赋能 聚合·创变·共建湾区时尚中心
2020-09-15
分享至:

  9月8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服装协会会长陈大鹏出席广州(白云)时尚产业发展论坛并围绕“聚合·创变·共建湾区时尚中心”作出以下主题分享:

  “聚合”——汇聚与合力

  打造世界级时尚中心的基础和前提应该是聚合全产业链的优质资源。广州自身及联动的湾区产业资源非常丰富,要构建世界级时尚中心,最重要的是要融合、协同这些优质资源形成“创造转换能力”,形成可以不断孵化新消费和商业增长的创新生产力。特别是在当今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和新机制不断涌现的背景下,“聚合”更是要形成时尚品牌、时尚设计师、时尚事件、时尚人才培育体系、时尚共同服务平台等一系列时尚要素的综合集成,形成与科技、文化、艺术、娱乐、金融、旅游、城市建设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和价值并轨。

  “聚合”就是要通过数字经济和跨界合作的赋能,与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和发展协同,形成推动时尚产业在新时期创新发展的全新生态,聚合创新之力,形成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时尚产业的综合竞争力,这应该是“聚合”应有的方向和目标。

  “创变”——创新和变革

  “创变”就是在这个变革的时代中如何改变和超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科技、文化和责任发展三个方面的创新、创造和创建。

  第一、科技创新

  今天,数字技术迅猛发展,改变着产业的发展方式和边界,带来产品的再造、生产的再造、渠道的再造和组织方式的再造,带来价值创造模式的改变。数字化正带来全球时尚产业和商业的转型和变革。以互联网平台、移动互联应用、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数字产业化”,正逐步发展到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推动产业进入深度转型升级的“产业数字化”新阶段。如何以持续的科技创新改造传统产业,并在新业态、新模式等方面融合创新,走在世界的前列,这应该是成为世界级时尚中心的重要体现。

  第二、文化创造

  当代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正催生着产业多形态的文化景观。当代文化风格的创意性,也正激活着传统产业资源的文化再生和中华时尚文化的独特识别。特别是在中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国家走向强盛的背景下,如何加强中华优秀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和应用,把中华哲学、东方美学做为激发原创性的重要动力,形成以中华文化为基因根脉的时尚价值维度和态度主张,做出对全球时尚发展具有当代意义的表述和回答,体现出对世界时尚发展的推动、创造和贡献,这应该是成为世界级时尚中心的重要支撑。

  第三、责任创建

  如今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成为了衡量产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标尺。人本责任、环境责任、市场责任,负责任的产业生态体系和绿色供应链体系,已成为产业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中国作为占全球服装产量近一半的制造强国,在新的发展时期必定要成为全球服装产业责任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坚定推动者和行动者。天人合一,造法自然,从来都是中国人的造物哲学;义利并举,内圣外王,也一直是中国人为人为商的价值准则。以独特的人文价值和精神气质,打造有温度的企业和受尊重的产业,为全球服装产业的商业文明创新做出贡献,这应该是我们成为世界级时尚中心的重要使命。

  “创变”,就是要形成对时尚产业发展的带动效应,形成在全球时尚产业中的引领力和话语权,这也是中国从服装的制造强国向时尚强国转变的核心体现。

  构建世界级时尚中心是行业发展的梦想。湾区有着中国服装产业最为优质的产业基础、产业集群、配套完整的专业市场、最为丰富的设计创意资源和最为前沿开放的理念,广州有条件“聚创新之力,创引领之势”去实现这个目标。

  未来在于我们的选择和行动,也在于我们今天能不能真正拥抱新技术、新消费、新组织的变革,能不能与时俱进地超越原有的增长模式和管理模式,能不能以文化自信和历史自觉担当产业报国的责任和使命。

  人类所有的灾难都是以历史的进步做为补偿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百年未遇之大疫情和中国百年奋斗目标迈向新阶段交织的背景下,我们今天面对的所有困难,就是对我们的磨炼和锻造,这个历史的进步,就是中国的机遇。

  (来源: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360.jpg
【专题】第一届中国纺
sy1.jpg
乘改革之势 开锦绣新
1.jpg
守正创新荣膺担当,中
360.png
聚焦羽绒服主业 波司
sy.jpg
将纺织强国建设推向新
sy.jpg
央视《开讲啦》邀请徐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