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纺联 > 中纺联动态 > 正文 
 
  孙淮滨:四途径让非遗“活”起来
2014-07-09
                                                               0

  纺织服装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展现了中华各民族传统技艺的高超水平和曾经的辉煌。纺织服装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社会各界对其的保护和传承力度还不够。我们看到,有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临濒危,这也警示我们,必须要抢救、保护、传承和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任务是迫切且艰巨的。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产业部主任孙淮滨认为,有四个途径可以比较有效地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一,我们要对国家级的7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的梳理,搞清楚哪些项目可以传承和发扬?哪些项目比较适合进行市场化和品牌化?哪些项目可以更好地体现现代应用价值?这些都需要在全面梳理后再下结论。

  第二,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抢救、保护和培养。传承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紧密相关,不可分割。值得注意的是,对下一代传承人的培养和鼓励至关重要,而且十分迫切。没有年轻一代的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很难做到市场化,尤其是在一些少数民族的偏远地区,受到经济条件等各方面的限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没有足够的收入,传统工艺就很容易陷入尴尬的局面,一些珍贵的传统工艺就可能消失。所以说,纺织类非遗的传承、保护与创新要做到以人为本,人才是关键。纺织服装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属于传统手工技艺范畴,大多数的传统技艺都是以师传徒、父传子的形式进行传承,因此,对纺织服装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才培养应该作为重中之重。

  第三,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际上是一项公益性的事业。我们可以设立一些专门为纺织服装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的公益基金会,它们可以为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第四,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与现代市场化,特别是与品牌化相结合。企业家应该去了解、研究、投入和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价值,将它们的传统历史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作为一门门传统工艺,同时也在现代应用方面能够发挥自己的价值。有了政策和资金等各方面支持,我希望纺织服装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为行业转型升级增加文化软实力,提升更大的发挥空间。(纺织服装周刊)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0412.jpg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图区.jpg
CTEI祝纺织同仁新春快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