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名企传奇:百年大生的红色印记
2011-07-01
分享至:

    大生纺织创建于甲午战争之际,历清末战乱、民国风云,经日寇侵华、解放战争,目睹了半个多世纪中华民族升沉荣辱;新中国成立后,公私合营、改革开放、压锭分流⋯⋯大生见证了中国现代纺织工业发展壮大的每一步。大生是我们了解中国纺织产业百年巨变、中国共产党90载不凡历程的绝佳窗口......     
    2002年5月的一天,一位叫郑德明的人来到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声称自己持有大生一厂的股票,并要求进行兑现。令人吃惊的是,郑德明手上的股票是由解放前大生第一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股东姓名为蒋彦士,票面上标注的时间为“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即1947年。

    随着解放战争的进行,蒋彦士一家随国民党离开大陆。之后是两岸局势的紧张和对峙,那14张股票变成了一段历史,流落在了台湾。随着两岸关系的改善,那一张张尘封的股票渐渐具有了现实的意义。蒋彦士于1998年去世,之后其夫人郑美瑛便委托杭州的胞弟郑德明处理有关股票事宜。

    南通市政府和江苏大生集团对蒋家的股票极为重视,最终按照建国后公私合营时期的相关政策,将股票视为“领取定息”处理,一共支付蒋家3.034万元。

    以纱厂办社会

     上世纪初,大生迎来历史上第一个全盛时期,“魁星”牌纱线畅销中华大地,并形成了以大生纱厂为核心中国首屈一指的民族资本集团。

    甲午战争清廷溃败,救亡图存迫在眉睫。状元张謇毅然创办大生纱厂,以实现其“父教育母实业”的主张。“大生”取《易经·系辞篇》“天地之大德曰生”之意。1897年大生纱厂便向社会公开发行了“大生机器纺纱厂股票”,并被后世誉为中华第一股。

    上世纪初,张謇凭借大生纱厂的雄厚资本,先后创办了370多所学校,建成了国内第一所博物馆,甚至一个气象台。张謇为地方自治所作出的努力,奠定了南通成为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基石。当时国外发行的世界地图,中国许多大城市都未被标出,而南通方位上则赫然印着“唐家闸”三个字。一个弹丸小镇因为大生纱厂,因为张謇,进入了世界的视野。

    1922年是大生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纱厂首次出现亏损,负债总额达709万两白银。客观上讲,大生的衰落是由于1920~1921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严重冲击了中国的纺织业,而军阀割据时期的各级政府根本不能对大生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另一方面,大生凭借一厂之力承担了过多的社会事务。胡适评价张謇说:“他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30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全国。终于因为他开辟的路子太多,负担的事业过于伟大,他不能不抱着许多未完的志愿而死。”

    1926年张謇病逝。“文革”期间,张謇墓被当成“四旧”砸毁,张謇孙女张柔武目睹墓中情景:张謇身边仅有一顶礼帽、一副眼镜、一把折扇和一对金属小盒子相伴,盒内分别装着一粒牙齿和一束胎发。张謇临死之前,仍未看到大生危局的转机––大生等待着重生的机会。

 名企传奇:百年大生的红色印记

■江苏大生集团大门口黄砖砌成的钟楼极富英伦风味,钟楼上的大钟是英国人赠送给大生的。

    大生的重生

    上世纪50年代,大生纱厂积极配合新中国“公私合营”运动,并成为长江以北最早实行公私合营的企业之一。

    江苏大生集团坐落在南通市通吕河畔,大门口黄砖砌成的钟楼极富英伦风味。“当年张謇从英国购纺织设备,英国人就赠送了这个大钟。”大生办公室主任张国清说。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钟楼上飘扬的五星红旗格外鲜艳。

    走进大生,整个厂区就像是一个博物馆,随处可见历史的痕迹。大生纱厂“护厂河”边上树立着这样一块纪念碑––“中国共产党南通独立支部纪念地。1926年春。”纪念碑再一次把我们带回了历史。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年之后,大生纱厂职员邱会培等人便筹划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南通地区的第一个党支部––“南通独立支部”。它隶属上海区委领导,最初共有党员6人,邱会培任书记。从此,星星之火在大生点燃。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无数的兵燹战乱并没有断绝大生的命脉。1949年2月2日,解放军进入南通,建立新政权。1951年,在张謇侄子张敬礼的领导下,大生纱厂积极配合新中国“公私合营”运动,并成为长江以北最早实行公私合营的企业之一。

    大生在重获新生的同时,其历史地位和贡献也得了新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认可。毛泽东曾在公开场合表示,谈到中国民族工业,“轻工业不能忘记海门的张謇”。朱德总司令为大生厂报题写报头“东方红”。

    那样的岁月,那样的事儿

    即便在“文革”期间,大生依然创造出了全国高速高产的新纪录。“文革”结束,社会秩序得到恢复后,工厂便拉开了改革创新的序幕。

    “三大改造”完成之后,党和政府进行了各种艰辛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尝试。“大跃进”、“大炼钢铁”等运动不断波及大生纺织。1958年7月,工厂决定以“火箭般的速度”使“全年产值达到1亿元”,完成跃进指标。在那个激进的年代里,大生也曾喊出过“不怕厂老人老机器老,一定要气死苏修压倒美国佬”的豪言壮语。

    “文革”十年无疑对工厂造成了严重的破坏。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6月19日,大生厂内出现第一张“文革”大字报。8月中旬在扫除“四旧”“牛鬼蛇神”的浪潮中张謇的铜像被推倒。随后,群众组织竞相建立,彼此之间争权夺利,大生纺织党政机构陷于瘫痪。

    杜秉正今年88岁,退休前是大生集团的总工程师。他是解放前的大学生,出身大户人家,据说“有半条街”的房产。正是由于这样的“成份问题”,“文革”期间杜秉正被划为了“牛鬼蛇神”。“那时候,来厂要打报告,离厂也要打报告,还要扫厕所,扫大街,戴大尖帽。”老人家一边说,一边用手在头顶上比画着。

    在那段充满政治运动和斗争的岁月,中国共产党内进步势力压倒极左势力的时候,也曾给大生带来了短暂的曙光。

    在1972~1973年间,杜秉正无论能力和人品都具备了担任正科级干部的条件,然而由于不具备党员的身份,所以他只能做“全面负责的副科级干部”。随着邓小平的短暂复出,杜秉正终于实至名归地担任了正科。

    即便在“文革”期间,大生依然创造出了全国高速高产的新纪录。“文革”结束,社会秩序得到恢复后,工厂便拉开了改革创新的序幕。

    折射沧桑巨变

    改革开放以来,大生按照国家规定实施下岗分流,成功压锭,实现了减员增效的目的。加入WTO后,大生不断提升自我,打造品牌优势,谋求着企业的国际战略。

    1985年10月,大生举行90周年厂庆活动。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郝建秀、纺织部部长吴文英、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张敬礼等为大生90年题词。厂庆期间,张謇的铜像被重新树立,张謇当年的公事厅也被修葺一新。

    90周年厂庆是改革开放之后大生迎来的一件大事,而对于左成等人来说,顺利入党似乎更令他们终生难忘。左成现任大生集团党委书记,她是1979年改革开放之后第一批入的党。其实,左成进厂不久便入了团,只是由于二伯父曾担任汪精卫时期的“伪保长”,所以入党问题才拖延到了今天。在她不断积极申请入党的时候,有人劝她放弃,而左成说:“我也不气馁,这是我的追求,我绝不做半截子革命派。”

    张国清介绍说,跟自己同一批入党的有很多老同志,比如车间的老主任,他们在长达四五十年的时间里,一直坚持写入党申请、思想汇报。入党当天读着“志愿书”,很多人激动得老泪纵横。

    改革开放以来,大生经历了中国纺织工业的风风雨雨。1997年,大生按照国家规定实施下岗分流,企业净减员5%。第二年,大生成功压锭23360锭,实现了减员增效的目的。加入WTO后,面对国际竞争,大生集团不断提升自我,打造品牌优势,谋求着企业的国际战略。

    1995年是大生的百年生日。10月27日清晨,大生100多名职工代表和厂级领导在钟楼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升旗仪式。7点整,雄壮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在广场奏响,大生人承载着历史,怀揣着梦想,注视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大生第二个百年征程由此迈开⋯⋯

    土生土长的“掌门人”

    大生除了承担了一般企业所负有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之外,更重要的是还有一份历史责任。

    “我是1970年3月28日进的大生。”左成快人快语,表达豪爽风趣,“大生116年历史,我进厂41年,可以说参与了大生三分之一历史的书写。”

    “我高中毕业,当时被称为小秀才,很快便担任厂子里的宣传工作。”左成说,“一个专栏12张大白纸,连写带贴,我一个人一夜搞定。”左成聪明勤奋,做事麻利,深得领导赏识。“我是挡车工出身,党政工团、经营、生产,所有的阶梯一阶也没逾越,一个也没有落下。”左成简单地描述了自己的职业发展。正是这种踏实勤勉的作风,让左成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大生第一把手,并先后当选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党的十七大代表。

    身居高位,左成更是严格要求自己。“从形式上、手续上入党是一生一次,但是从思想上、行动上入党是一生一世。”左成这样看待一名党员。她的行为更是证明了这句话。企业下岗分流时期,她主动请缨接受这个艰巨的任务。而她的妹妹“小左”便在第一批下岗名单之中。当时大生规定,以1953年12月31日为界限,45周岁以上的员工,一刀切,全部下岗。妹妹“小左”身份证上的生日是农历,按实际年龄恰好不在下岗规定之列。但是规定一律以身份证为准,妹妹只好“含冤下岗”。当时,左成对“小左”说,自己既是姐姐,又是厂长,“不是姐姐让你下岗,是厂长让你下岗”。

    2003年非典时候,企业订单严重萎缩。左成亲自带领销售团队,带着饼干、矿泉水,北上山东,南下广州,一家客户一家客户地去拜访。“客户不愿意在企业谈,那我们就在路边谈。”左成如是说。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同样凭借着这股精神和干劲儿,左成带领的大生集团不仅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反而实现了效益的增长。

    “对于大生而言,除了一般企业所负有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之外,还有一份历史责任。”左成说,“是大生培养了我,我对大生充满了感激。”

名企传奇:百年大生的红色印记

■张謇创立纱厂的同时,还在运河边建了大生码头。码头牌坊上的“大生马头”四个字为张謇所题,“马”字一横写成三点,张謇曾风趣地解释说:“三条腿的马不会溜掉!”

    永不沉没的大船

    作为一个百年企业,大生似乎已经与整个南通融为了一体,同时又与很多南通人的生活难解难分。

    杜秉正1947年来到大生,直到2000年退休,一辈子都献给了大生纺织。老爷子家里摆满了跟纺织、大生有关的书籍。大生的历史就像他自己的故事。作为一个工程师,杜老严谨的风格一直良好地保持着。聊到企业生产数据时,88岁的老人总是努力想把它说得准确,一时回忆不起来,他会变得非常着急。后来,他干脆走进书房,找出留存的《通棉一厂数据手册》,一页一页地翻开来,逐字逐句地读了起来。

    张国清的父亲便曾是大生的技术员,而他也在高中毕业之后便进入大生工作,先是在设备科,后来从事行政管理。陈是集团的团委书记,作为大生年轻一代,她也与大生有着极深的渊源。“我母亲就是大生的员工。”陈说,“作为一个南通人,我从小耳濡目染的就是大生。”考入南通纺织学院,顺利毕业,进入大生,对陈来说,一切都是顺理成章。“大生就像一只永不沉没的大船。”陈说。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相对于前人,我们是乘凉的;而相对于后人,我们要一边乘凉,一边栽树。我们要栽更多的树,让后人更好地乘凉。”左成这样理解大生的历史与未来,“对于大生的历史,我们都是匆匆的过客。未来虽然充满坎坷荆棘,但我对大生充满希望。” 

(纺织服装周刊 记者 张新月)
(E01)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0412.jpg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图区.jpg
CTEI祝纺织同仁新春快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