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7日,“2020中国纺织创新年会·设计峰会”在深圳市龙华区大浪时尚小镇成功召开。本届“设计峰会”以“新时尚新设计新商业”为主题,以宏观局势和顶层规划的视角,瞻望中国时尚产业的发展趋势与创新路径。同时从“价值驱动力、绿色竞争力、数字增长力”三大议题切入,关注文化自信回归与消费品质提升,聚焦可持续新时尚与设计发展范式,探讨万物互联商贸与智慧时尚融合。 孙瑞哲会长在《新时尚·新设计·新商业——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新生态》的主旨报告中,对新时尚、新设计、新商业在纺织服装产业语境中所呈现的新特征进行了深度阐释,同时阐析了当下与未来产业发展需要把握的四个关系。 以下为讲话全文。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 2020年7月17日
很高兴在充满时尚活力、蕴含无限创造力的深圳大浪,参加中国纺织创新年会设计峰会。庚子年过半,伴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取得战略成果,生产秩序基本恢复,内需市场逐步回暖,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出现边际改善。然而,行业发展依然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创新求变、适者生存,成为企业积累发展资本、创造竞争优势的“标配”动作。 惟有理清发展趋势,找对路径,才能与外部的不确定性开展智慧博弈,获得发展的确定性。借本次论坛,与大家共同解构“新时尚”“新设计”“新商业”在纺织服装产业语境下呈现出的新特征。 一、“新时尚”的三个特征 1、从生活到生产的逆向串联 新时尚的第一个特征,是逆转了传统的资源导向。以个性化需求为基础的生活时尚正引领生产的进化,重构基于快速反应、有效产能的柔性供应链,促进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精准匹配与价值统合。 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智能制造,构建“小批量、多品种、高质量、快交货”的快速反应机制,实现“高效、节能、减排、可循环”的绿色经济,正在成为纺织服装产业在生产环节的时尚表达方式。 2、从消耗到绿色的加速转变 新时尚的第二个特征,在于从消耗型时尚向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绿色时尚”的深度转变,逐步摆脱传统时尚产业所担负的高污染、高消耗、高排放的社会形象。 纺织服装产业的绿色时尚,体现在以绿色原料、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消费为抓手,持续推动全产业链制造高效化、清洁化、低碳化、可循环化,生产并倡导更多地使用优质生态纺织产品,满足人们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随着落后产能不断淘汰,产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有效下降,水重复利用率持续提高,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废旧纺织品回收和再利用的产业体系正在形成。 3、从个体到群体的深度融合 新时尚的第三个特征,在于个体到群体的深度融合而形成的泛时尚生态。个体唯有融入群体,才能获得深度关联的配套优势,个体通过凸显自身的符号意义,反过来促进群体的泛时尚生态扩容与再生。 泛时尚生态的建立,是时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和新机制的融合涌现,是时尚品牌、时尚设计师、时尚事件、时尚人才培养体系、时尚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时尚产业集群、时尚都市等一系列复杂时尚要素的综合集成,也是纺织服装作为主体的时尚产业与影视、音乐、金融、科技、饰品、旅游、城市建设等领域的融合发展。 二、“新设计”的三个特征 1、设计是生产力 设计是融合技术创新、时尚创意、文化认知和生态发展于一体的新型生产力。设计,作为由个人、企业、社会共同组成的新型生产力系统,兼具物质生产力与精神生产力的双重属性。设计绝不仅仅是“形而上”,而是在创造“接地气”的经济价值。“新设计”具备了无所不在的渗透性、创意密集的常态性以及不断升级的科技性。 据统计,设计在非消费品行业创造了更多的价值,68%的设计发生在航空、银行和交通等行业。在消费品行业,设计创造价值的方式正在变得更加数字化。受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各领域认知与心理的综合影响,当代产品的设计是一面多棱镜,我们应进一步有效利用大数据研究成果,关注生活方式的变迁,注重流行趋势的研究,通过设计师设计美学的精准定位,赋予产品设计高质量、高水准的呈现。 为加速推动设计作为生产力的驱动作用,工信部公布了46家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园区(平台),入驻设计机构6100家,线下入驻纺织服装设计师约1.6万人,网上签约纺织服装设计师1.8万人。与此同时,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确立的一批纺织行业工业设计中心应运而生,如华孚时尚、万事利、歌力思、艺之卉、博洋等。 2、设计的质朴性 这次疫情是新设计的一个转折点,现实危机与挑战让我们迎来一个“简朴”设计的时代。当然,这个“简朴”首先建立在当代科技和设计发展的成果上,但是摒弃了炫技的“多余”,过分奢侈的炫耀性设计将被疏离。就像1919年的包豪斯,一战后的艰苦重建背景,直接形成了功能主义建筑和日常用品的新风格。 后疫情时代,设计的质朴性变得更加重要。一方面,它体现在产品质量上的沉稳性与使用功能的人性化之上,对“质”的追求,是产业遵循正常的价值创造逻辑、亘古不变的底线。另一方面,它体现在性价比的合理匹配上,滤除价格泡沫,脱掉概念外衣,设计风格上更加平实,不刻意做作,不过分显耀,体现出现代设计“简而不陋”、“返璞归真”、直击本质的“朴”字美学。 3、设计的协同性 近期,中国服装品牌提出合作推出“跨界联名款”的动议,这传递出新设计对协同的需求,传递出时尚产业自身活跃性与开放精神的应有之义。协同性,可以是服装产业与其他行业的跨界合作和融合,也可以是服装产业内部创意资源的集成与合理组配。 当然,协同并不仅仅体现在“跨界联名”这么一个具体的动作上。更具代表性的是,服装企业运用信息化手段形成设计、生产、管理等各方面的协同云平台。一方面,设计师在不同时空维度协同完成分布式产品设计开发,异地、多点的不同企业协同完成产品制造;另一方面,设计与外部消费者的协同,使得由客户驱动的个性化定制模式成为可能。如小米粉丝互动模式、红领服饰大规模个性定制模式。 三、“新商业”的三个特征 1、从O2O到OAO 新商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渠道创新:从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到OAO(Online And Offline线上和线下)的转型。即,实现实体门店、电商PC端、电商移动端以及信息媒介的全客群、全渠道、全品类、全时段、全体验、全数据、全链路的融合,以契合新的消费习惯,引爆新的消费触点,转化新的消费价值。 具体来说,O2O的核心是把线上消费者带到实体商店中去,让用户在线上支付,到线下去享受服务。OAO是线下实体店和线上网店融合的一体化“双店”经营模式,通过人机交互、人网交互,实现实体商业线上线下信息融合、交易融合、结算融合和用户融合。 未来,利用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与MR(混合现实)技术,将为服装产业的传统零售赋予新的能量。根据《增强现实正在改变零售业》的调查显示:41%的受访者期待通过AR访问零售商店;33%的消费者表示,通过AR预览商品,他们购买商品的可能性更大。 亚马逊打造了“Amazon Go”“不排队、不结账”的新型超市;阿里投资的“盒马鲜生”绝非传统连锁超市+APP,而是供应链重构、品类重构、服务重构后诞生的新零售。 可以预见的是,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通过在线下开设智慧零售门店,以消费者为中心,借助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构建新的“人、货、场”,将从信息采集、产品展示、搭配推荐、虚拟体验、自助结算等方面,为顾客提供更具时尚体验感、更具个性化的服务。 2、从店铺驱动到数据驱动 新商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数据驱动,而不是通过实体店铺在实体空间的区域布点,实现品牌的扩张。数据驱动打破实体世界里的渠道分级,呈现去中心化与扁平化的营销格局,使零售场景成为围绕消费生活,高密度、嵌入式、隐形化的一种存在。 一方面,数据驱动“新基建”在时尚品牌自身体内的孕育。 以数据化和智能化为关键的商业更新,成为时尚品牌着力推动的“新基建”。数字现实技术,包括AR/VR、混合现实等,帮助用户突破键盘和屏幕的禁锢,打破传统的空间界限,让人与底层技术进行自然、本能、甚至下意识的互动;认知技术则将人机互动个性化、场景化,通过定制化语言或图像信息,驱动业务流程,实现无人值守;大数据的运用,可以让品牌实现实时和按照地理位置追踪用户的可能性,跳出实体店铺驱动的固有时空限制,新商业环境下的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黏度,将变得“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无所不联”。 另一方面,数据驱动时尚品牌在零售决策层面的理性程度。 通过整合不同类型的有效数据,服装品牌使用数据做出的决策,包括在产品开发、制定生产计划、货品组配、订单补货、线上线下合体营销以及制定品牌推广策略等层面,都显示出优于基于直觉和经验的传统决策模式。同时,可以运用数据来定义和测量品牌接触点处的消费者体验,并且运用数据来定义明确的企业关键绩效指标(KPI)。数据驱动下的时尚新商业,表现出更加理性与稳健的进化体质。 3、从业内零售到去边界零售 新商业的另一个新特征在于——融合跨界、打破惯性。与内容的结合,与娱乐的结合,与虚拟现实的结合,与所有拥有数据身份识别功能和交易属性的载体发生即时链接的无限商业可能。服装卖的好的不一定是干服装出身的,服装行业会迎来越来越多“门外的野蛮汉”。 在去边界零售模式的飞速成长下,服装品牌与零售市场的连接方式深刻调整。场景经济、网红经济、共享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新尝试快速发展,直播带货、社群营销、网络展会等模式创新,有效弥补了疫情期间线下渠道停摆的空白。 茵曼是一个逆势增长的案例。疫情期间,茵曼面向社会招募一万名“茵曼推手”,借助微信私域流量通过各种渠道推广茵曼商品,即可享实付金额20%的推广佣金。2月5日,仅有约10%的店铺开门,却迅速收揽了6.5万名客户。截至3月11日,茵曼线上小程序商城销售额临近1800万,相当于2019年一年销售额。这种特殊时期定义“全民皆生产力”的新零售销售模式,体现出中国时尚品牌的数字资源整合能力。 面对新商业的变化,最重要的是敢于挑战固有的惯性法则,研习新的消费偏好,认识到无边界零售背后不同的算法、技法和玩法,结合自身的核心根基,博采众长,自成一体。 四、发展需要重点把握的四个关系 1、分与合——分工与协同的关系 一方面要实现从“界限”思维向“融合”思维的转变。 在科学定位区域特色与专业化分工的前提下,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以产业发展促进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区域开放格局的形成。深入推进行业产融结合、两化融合、军民融合、技艺融合,促进国家间、区域间、产业间、企业间的资源能力高度协同。加快建设纺织制造、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另一方面要实现从“独占”思维向“共享”思维的转变。 工信部在去年10月份发布了名为《关于加快培育共享制造新模式新业态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文件,其中提出,到2022年,形成20家创新能力强、行业影响大的共享制造示范平台;推动支持50项发展前景好、带动作用强的共享制造示范项目;到2025年,共享制造发展迈上新台阶。 共享制造是共享经济的理念从类似ofo和Uber这样的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的结果。是一种围绕生产相关的各环节,将分散、闲置的生产能力集聚起来,在需求方之间进行合理分工、弹性匹配和动态共享的新型生产方式。在过去,这样的集聚和匹配或许举步维艰,然而移动互联网技术将消弭资源供需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精准定位闲置资源,并在所有者和需求者之间形成高效的连接。这样的连接,将促进整个产业链纵向与横向的集成创新,并通过集约化地盘活存量资源,激发新的增量市场。 融合与共享的思维,从关注竞争转向寻求协同,突破组织边界、共享资源能力、实现价值增值。具体来看,也将为行业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打造智能制造体系的互联互通,纺织服装智能制造相关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以及基于产业集群的纺织服装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的培育,带去共生、共享、共赢的发展契机。 2、旧与新——传承与超越的关系 在世界各种文化思潮相互交融、相互碰撞、相互影响的今天,“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正成为产业围绕时尚发展目标,推动新时尚与新设计,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内涵修养与内生动力。 一方面,重识民族文化、重温历史经典、重振传统技艺,已成为新的社会风尚。中国传统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奠定了中国设计探索独特风格识别、形成当代东方美学体系的历史根基。 另一方面,当代消费审美与产业创新需要唤醒、激活、再造传统文化。创新,体现人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绝不是对前人简单的物质性复制,而是创造精神的无形延续。创新必须实现超越,不同于因循守旧的存盘模式,需要新的操作系统与新的操作界面。 需要注意的是,手工传统工艺与现代生产方式在智能制造时代并非对立关系,而是形成良性互补——将机械化生产的科学性、精确度与手工制作的差异性、个性化进行有机结合,使机械化生产和手工技艺的特质在互补中实现创造性转化。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品牌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是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所在,是完成这种互补的意义所在。 3、轻与重——工具与目标的关系 数字时尚时代,数字经济将深度赋能纺织服装产业。数字经济以接近于实时的速度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给纺织服装产业构建快速反应的供应链和服务链,加快优化供、产、销经营环节和加快物流速度提供了重要的动力杠杆。 5G技术革新有望带来“轻”的新机遇,直播电商在清晰度改善、沉浸式体验、全场景直播三个方面将迎来新一轮的重塑升级,如5G和AR/VR技术的成熟使得线上实现逼真的换衣试妆,获得沉浸式的购物体验。 需要强调的是,在“轻”之余,仍应保持不变的品质之重、匠心之重、价值之重。如果说,数字经济是不断变幻创新模式的一件炫酷外衣,那么产业的健康机体还在于遵循价值创造的基本成长逻辑,即,在冲刺流量与规模销售之外,保证产品的品质,警惕表面的繁荣之下居高不下的退货率,拒绝再度陷入低价竞争的怪圈,这将是行业保证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4、利与义——发展与责任的关系 “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当产业走得太快的时候,更应该记得灵魂要跟上脚步,责任要为行业发展赋能。“责任”的英文是Responsibility,它是由Response(回应)和Ability(能力)构成,责任即反应能力,我们需要以责任的善性,去平衡新时尚、新设计以及新商业时代下的“利”与“义”。 一方面,义利平衡需要建立供应链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机制。 首先,构建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从品牌端到供应端全链条可追溯体系,提高消费安全水平。其次,通过“责任透明化”保障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披露供应链在责任绩效、产品环境足迹、劳动者权益保障、环境保护、消费安全等方面的信息。 另一方面,义利平衡需要建立公平竞争的商业秩序与避免电商寡头垄断化。 近一年来,美国司法部和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一直在调查谷歌Google以及脸书Facebook Inc.等公司是否存在反垄断违规行为。疫情期间,亚马逊公司销售额反而大涨6%,达到创纪录的755亿美元。需要警惕的是,从长期看市场竞争减弱对消费者和就业者不利。 目前,电商平台的寡头垄断化的形态、内容、结构、布局、辐射力等都发生了深度演变。行业自律公约重要但不足以制约寡头垄断,应加快完善电商平台相关的法律监督管理制度,不断平衡电商平台寡头垄断和市场公平公正竞争之间的利益关系,既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又保护中小企业利益。 “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非常的时代,非常的磨难,造就非凡的英雄,非凡的品牌。与大家共勉!2020年,让我们一起共渡难关,再创辉煌!时尚的魅力永存,时尚的信仰永存,时尚的斗志永存!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