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本网专区 > 正文 
 
  许坤元:加快调整是持续发展唯一出路
2010-04-29
分享至:

    印染行业是纺织工业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纺织产业链中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关键行业。技术改造、节能减排也是一直以来印染行业最为关注的事情。2010年前两个月,东部沿海地区的浙江、江苏、山东、广东和福建五省的印染布总产量为67.26亿米,占全国总产量的91.33%,可见我国印染产能大多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但是就目前经济发展趋势来看,东部沿海地区对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印染企业只有加快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

不能盲目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在中国印染行业协会四届三次理事会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许坤元为印染行业各理事单位指出了东部沿海地区印染企业可持续发展共同面临的瓶颈问题。首先是东部沿海地区生产成本、劳动力成本在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也在提高,广东佛山对COD的要求是40毫升/升,污水处理的成本就要达到4元到6元。其次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紧缺,而印染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而不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人才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培训才能上岗,所以还面临着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面对这几大问题,有些企业可能会想到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那里的劳动力丰富,那里的环境保护要求没有那么高。但是许坤元提醒,印染行业不能盲目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我国中西部地区是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如果在河流湖泊的源头造成了污染,后果可比下游污染严重多了,所以,印染企业是坚决不能盲目地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

淘汰落后产能压力大

    许坤元指出,加快沿海地区印染企业的结构调整、技术改造的步伐,实现产业升级是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而且也是非常有前景的一个事业。今年4月初,国务院下发了7号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谈到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节能减排、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由大变强的必然要求。我国要实现2020年的纺织强国之梦,也必须要走这一条道路。《通知》针对纺织行业做出了具体的目标规定:2011年底前,淘汰74型染整生产线、使用年限超过15年的前处理设备、浴比大于1∶10的间歇式染色设备,淘汰落后型号的印花机、热熔染色机、热风布铗拉幅机、定型机,淘汰高能耗、高水耗的落后生产工艺设备;淘汰R531型酸性老式粘胶纺丝机、年产2万吨以下粘胶生产线、湿法及DMF溶剂法氨纶生产工艺、DMF溶剂法腈纶生产工艺、涤纶长丝锭轴长900毫米以下的半自动卷绕设备、间歇法聚酯设备等落后化纤产能。《通知》给印染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面对国务院这个淘汰落后产能的通知,我国一些印染企业比较集中的集群地区也制订了相关细则。许坤元在理事会上向大家介绍了江苏吴江的一个实实在在的、可操作性强的做法。吴江地区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是,2010年到2012年,主要淘汰高温高压染机横开门卷染机等1400多台落后设备,有步骤地分3年来执行,第一年淘汰30%,第二年淘汰30%,第三年淘汰40%。地方政府也提供了相应的补偿,最高可得到4.5万元的补偿。淘汰掉一部分落后产能设备,引进一批先进的技术装备,能够加快产业升级。许坤元说,从吴江的这一做法可以看到,印染行业、企业淘汰落后产能的形势非常紧迫,但还是有可能实现的。

好氛围带来好的市场环境

    产业调整的同时,行业内要营造一个好的氛围。许坤元说,调整的过程是很艰难的,但是我们要看到淘汰落后不是负担,而是效益,更是社会责任。我们要看到印染行业的巨大潜力,同时引导社会舆论,不要把印染看成是污染。营造一个好的氛围首先要坚持“两个”宣传。既要宣传追求低成本、低水平、高消耗、高污染的路现在走不通了,要让大家看到提升档次之后,产品卖价提高的巨大潜力,还要宣传淘汰落后低下的产能。此外,要营造一个好的氛围,印染行业中的骨干企业要协调机制,不要过度竞争,不要恶性竞相压价,维护稳定的市场价格机制。

(纺织服装周刊)(E14)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0412.jpg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图区.jpg
CTEI祝纺织同仁新春快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