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科技 > 国内动态 > 正文 
 
  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会长倪阳生介绍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纺织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奖励情况
2011-11-08
分享至: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门、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和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今年我们在纺织院校开展了两项工作。一是“纺织之光”教师奖和学生奖评选工作,二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纺织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现将两项工作开展情况向各位汇报如下:

    一、教师奖和学生奖评选情况

    根据《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评颁奖实施细则》,今年在8所院校开展了此项工作,各校结合自身的情况采用二级学院推荐、差额评选、答辩、审核、公示等方式积极申报,经评审,共有16名教师获得“纺织之光”教师奖,获奖金额10000元/人,116名学生获得“纺织之光”学生奖,获奖金额5000元/人,浙江理工大学王寅同学获得“纺织之光”学生奖特别奖,获奖金额10000元。

    获奖教师都具有敬业爱岗,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品质,学风严谨、勇于创新、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努力从事教学建设和科学研究,在各自岗位取得显著成绩。

    如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李超德教授是国内服装研究的知名专家,被业内评为对中国服装设计事业产生重要影响的十位教授之一。教学科研工作之余坚持绘画创作,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均产生了较大影响。在科研方面曾发表刊物近50余篇并进行了多个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的研究。从事美术与设计教学二十多年来,一直潜心教学与科研工作,在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内容设置、科研成果引入教学、教学模式创建与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连续10多年全程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效实施了“立体式”教学理念与方法,将艺术设计学教学思想、方法有机联系、灵活运用,通过讲授、讨论、启发、归纳融会贯通,极大地推进了我国艺术设计教学手段现代化的进程。他还负责学院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规划工作,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拓宽教学发展思路,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机会,加大选修课的力度;以配餐式与自助餐式相结合的全面学分制改革办法,确保学生在选择专业门类中所必须学习的课程和学习时数,避免有些院校学分制改革中的失误;他还打破设计教育完全西方化的教学倾向,打造出一种全新的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加强民族手工艺课程的学习,加强创意思维课程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设计创造性与民族文化认同感。

    西安工程大学徐青青教授,中国第一位服装工程硕士,编著出版国家级、省部级专著9部,教材近500万字,《数字化服装设计与管理》荣获纺织服装高等教育国家级“十五”部委优秀教材奖。

    她一直在教学一线为本科生、研究生主讲多门主干课程,并在08年被评为陕西省级教学团队负责人,近十年主持完成国内外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参与设计完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文工团军乐团、仪仗队新军服方案设计;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委托的新一代军服方案设计。承担了中国西部经贸洽谈会大型主题文艺晚会服装整体设计。她一直坚持与国内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进行品牌、产品、网络、信息网络开发与研究,得到企业的应用和认可,并为西部企业创造数千万元的经济效益。她组织大型服装演出及发布会和大型展演活动的策划及实施80余次,独立创作完成电视系列服装专题片54集,指导学生参加国际国内服装设计大赛、知识竞赛,获金、银、铜、优秀奖等共计109项,,曾应邀赴德国、法国、美国、日本、香港等地讲学和学术交流,为促进高校教育和艺术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获奖学生都能热爱祖国,热爱党,自觉遵守法律和大学生行为准则,道德品质优秀,学习态度端正,勤奋刻苦,积极参加社会工作和集体活动,综合成绩优良。

    如获得学生特别奖的浙江理工大学王寅同学在专业学习方面非常突出,积极关注最新的科研动态,紧跟最新科研方向。独立思考,积极拓展自身能力和素质,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文化素质测评总分名列班级第一。学习之余,积极从事科研工作,参与完成多项国家(省部)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到目前为止发表论文13篇,会议论文3篇,其中SCI收录12篇,EI收录1篇。特别是,以第一作者在国际软物质顶级期刊Soft Matter上发表论文1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并以第一申请人主持学校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1项。他也因此获得浙江理工大学首届研究生“学术之星”荣誉称号。在完成学习与毕业设计的同时,积极参加多项学术交流活动,如参加第二届先进纺织材料及加工技术国际会议研究生论坛,学院首届“创新•争鸣•共进”研究生学术论坛和第四届江浙地区纺织院校研究生学术文化交流会。此外,为了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他还跟导师深入多家公司参观学习,并参与完成生物可降解塑料的研究工作。

    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情况

    为积极落实纺织行业调整与振兴的总体要求,加速科教兴纺的进程,调动和发挥纺织行业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确立教学工作在院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我们开展了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纺织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为使本届教学成果更好的实施,学会对纺织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的实施细则和奖励办法进行了重新修订,并且对申报书的申报内容进行了修正。

    今年教学成果奖的申报工作启动较早,使得各校在申报中有更充分时间进行准备,共有28所院校参与申报了近170项教学成果。经过初评、网络评审、会议评审,共有125项成果获得殊荣,其中一等奖18名,二等奖33名,三等奖74名。 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还将对4个获奖项目予以各1万元奖励。

    本届教学成果奖的申报项目代表了当前我国纺织行业高等教育战线上教育工作者教学研究和实践的发展水平。一些成果非常突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纺织高等院校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1、天津工业大学马崇启等人申报的数字化信息化纺纱系统教学实践平台建设与应用

    数字化信息化纺纱系统是为纺织工程专业学生实践教学而自主开发的,同时也适用于纺织企业产品开发。该平台综合运用了数字化技术及信息技术,其性能完全满足纺纱实验和上机实习等纺纱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学生利用该平台可以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及上机操作,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既能满足教学需要,又能开展课外科技活动。

    该系统解决了原实验设备因受场地、资金等条件限制造成的资源不足、系统不完整的问题,实现了纺织工程专业的综合上机训练;小型设备应用现代数字化、信息化控制技术,解决了实验设备更新换代慢、技术应用滞后于实际生产设备的问题,实现了理论教学与现代纺织技术的对接;数字化设备不需要更换硬件即可调整工艺参数,利于学生实践并掌握纺纱生产工艺;小型设备灵活便捷、省时省料,解决了大型设备无法小量制作、效率低、原料浪费大、工艺调整不灵活等难题,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及效果。

    利用该平台提供的工程环境,开展系列工艺实验,使学生熟悉生产工艺,掌握质量控制手段;将该平台在开发、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映在教学过程中,深化学生对纺纱关键设备性能的理解,强化学生设备使用与维护技能,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组织有能力的学生积极开展基础性、工程性及创新性相结合的创新实践活动,通过导师一对一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从而实现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的完美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

    该平台已在天津工业大学纺织专业实践教学中连续应用三届,根据近三年企业反馈的情况,纺织专业毕业生进入企业后上手快、动手能力强、设计实践能力强,特别是适应现代化设备与数字化技术的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360.jpg
时尚赋能,瑶海蝶变—
0412.jpg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